近日,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周文化景区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作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亮相;文化大礼堂和婚仪露营场地成了引领全县移风易俗、年轻人婚事新办风潮的“一线阵地”;一月一度的“文明实践大舞台”在不少乡镇轮番上演,叫好又叫座;学生娃娃们的校园实践活动,变成了“红领巾讲周文化”品牌……一大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项目、活动与“周礼”巧妙结合,不断推出,反响热烈。
岐山厚重的文化资源,被充分运用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全过程中,周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互交融,迸发出了别样的火花。
不久前,以“周风雅韵 礼行华夏”为主题的宝鸡市周文化旅游节在岐山县周文化景区正式拉开帷幕,素有“周礼之乡”美称的岐山迎来大批游客。演员们身着西周传统服饰,通过庄重的礼仪展示、典雅的乐舞表演,再现了西周时期“礼仪之邦”的风范。现场游客参与周代婚仪、印制拓片等传统礼仪、技艺体验活动,还与现场志愿者就周礼文化故事进行的新时代文明宣讲互动,沉浸式感受周文化的魅力。
“带着家人来参加旅游节,不仅欣赏了精彩的表演,还能跟着现场的志愿者学习礼仪知识,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!”来自榆林市的游客夏先生体验过后意犹未尽,“听讲解员说,一会儿还有600多个中学生要从西安来参加研学,暑假我们也一定要把孩子带来学习体验。”
2023年,周文化景区入选岐山县首批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(实践点)。岐山县指导景区把周文化传承创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,经常性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,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。由此,旅游的过程成为传承文明、崇尚文明、践行文明的过程,使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影响力更大、覆盖面更广,传播方式更为灵活。
——依托周文化资源,让文明实践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关键环节
日前,在凤鸣镇城北村文化大礼堂,一场温馨简约而庄重的婚礼正在这里举行。
城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范宏杰介绍,文化礼堂占地488平方米,既承担文艺汇演、理论宣讲等任务,又满足周边群众办理红白事的需要。无论婚丧嫁娶,村民都能免费使用场地,在礼堂内安心操办。城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和红白理事会人员义务提供服务,对全过程进行监督,既体现了“家道和合、遵礼孝亲”的周礼文化,又具有节俭文明的特点,也让村民们纷纷形成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的意识。
城北村以文化大礼堂为阵地推动移风易俗,位于凤鸣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“春晓苑”,成为更多年轻人婚事新办的热门选择。
春晓苑启动后,武若迪、陈燕夫妇是第一对在这里举办婚礼的新人。“在这里办户外婚礼,不搭台子、不建场地,仪式温馨,但流程更简约了,更适应我们年轻人的需要。”武若迪提到,年轻一代用简约庄重的仪式替代铺张排场,家人朋友都十分支持两人的选择,仪式非常圆满。
——依托周文化资源,让文明实践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
“‘文明实践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’暨乡村舞台展新风 文明实践入万家”文艺展演在雍川镇拉开帷幕。台上,群众自编自演,以周礼乐舞、《诗经》快板、主题小品等特色节目为载体,将周文化中的礼仪规制、节庆习俗搬上基层舞台,10余个节目轮番登场,精彩纷呈。台下,法律政策咨询、免费理发、农机科普、交通安全、反邪教宣传等10余个惠民摊位前人群熙攘,此外,“崇德向善 周礼岐山”主题文艺汇演、“周礼文化 薪火相传”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常态化开展,文化为民、文化惠民、文化乐民真正落到实处,受到群众广泛好评。
岐山县以“美丽乡村·文明家园”“十个一”为基础,以传承周礼文化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,建设升级乡风文明一条街,扩大道德楷模榜,通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、乡贤文化队伍,传承家风家训,弘扬新风正气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——依托周文化资源,让文明实践成为少年儿童成长的精神养分
蛇年春节期间,一场“红领巾讲周文化”快闪活动在岐山颇具热度。九名来自岐山县城关小学的“红领巾”讲解员们声情并茂讲述“桐叶封弟”“文王访贤”的传统故事和《诗经》中的农事智慧,“老故事”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。
岐山县以周礼文化为核心纽带,打造“红领巾+周文化”品牌。通过现场经典诵读、沉浸式礼仪体验等多元形式,使周礼传统美德转化为了可感知、可参与的实践场景,策划推出的系列活动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学习周礼优秀文化的热潮,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了跨越三千多年而经久不息的文明火种。
供稿:陕西省委文明办